继上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就严监管齐发声后,多处放出风声称委外赎回潮到来,4月24日市场上演了“黑色星期一” ,股市、债市全线下跌,10年国债收益率创20个月新高。
市场纷纷猜测股债双杀的局面是源于大波的委外赎回潮,然而经澎湃新闻多方查阅,并未有确切的数据能够表明市场上出现大量的赎回。
银监会曾在10天内下发7个监管文件已经表明了监管的决心。同时,银监会还在近期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明确表示,要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落实穿透原则,根据基础资产性质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
某固收人士向澎湃新闻分析认为,委外的这轮赎回是被扩大了的,根据其掌握的数据和信息,赎回的规模并不大,而市场夸大了这个信息还是受到监管的影响,债市的表现也是受到影响出现了恐慌情绪,“这次债市实际上是超跌了,受监管的影响,市场受恐慌情绪影响而抛售相关债券,导致收益率脱离基本面攀升,“银行的实际赎回规模并没有那么大。”
在国金证券组织的委外资金分析电话会议上,某来自国有四大行总行资管处人员表示,从掌握的数据看,市场不仅高估了委外的规模,也高估了此次委外的赎回情况。针对市场上流传的赎回潮源于四大行起头,他指出,四大国有银行并没有大规模赎回委外资金,工行赎回的规模不仅不大,赎回原因也是由于到期正常赎回;由于同业资金占比较高,目前银行委外赎回的主体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银监会把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类管理,导致这些银行的相关业务很难做下去了。
华融证券张娟团队分析,对同业投资和理财投资实行穿透式监管,目的在于控制投向与降低杠杆。对同业负债的监管意在降低同业融资依赖度,严防流动性风险传染。对于市场较为关注的委外业务,预计总规模为5万亿-6万亿元。近期少数银行出于穿透式监管的压力进行赎回。但由于此次自查主要目的为摸底,在流动性收紧环境中银行委外需求强烈,所以预计委外存量规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变动比例为5%-10%左右。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流动性还是宽松的,“央行最近已经超额续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4月25日,央行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14天、28天操作量分别为4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4月19日,在连续空窗近三周后,央行公开市场本周恢复逆回购操作,单周并转为净投放7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辅以投放839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
上述固收人士指出,虽然受基本面和央行流动性的支撑,委外的赎回压力不会持续,不过就全年来看,委外的规模将会呈现负增长。
中信建投债券团队分析道,4月份银监会监管文件密集出台,对银行理财和同业业务的监管成为近期银行委外赎回的导火线。同业存单快速膨胀支撑了委外和理财大幅扩张,随着监管初步明确了对发行和持有同业存单的计入同业业务以及相应标准,同业存单规模收缩,其对接的委外和同业理财也就面临赎回压力。后续来看,对于监管压力较大的银行,仍然存在主动赎回情况;对于监管压力相对较小的银行,后续也将随着委外到期不再续作,实现委外规模被动缩减。此外,即便监管压力不大,在监管明确收缩委外投资、缩降商业银行投资杠杆的情况下,银行整体委外占比面临进一步调低。
那么市场的恐慌情绪又从何而来呢?
某资管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说,“钱荒”可能很快就会来了,由于层层监管的缘故,资金已经难以投放了。“过去大部分银行资金投向房地产,很多银行理财也会投向结构性的产品,现在就做不了,银行理财资金的投放越来越透明,之前通过各种嵌套投向房地产和股市配资等相应的结构化产品也做不了,资金规模将缩小。”(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