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存知局长的一番讲话,把芝麻信用、腾讯和拉卡拉等8家机构没有“征信牌照”的现实情况摆在了舆论面前
“
4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作总结演讲,演讲的内容主要围绕个人征信、监管和牌照发放等核心问题。但是其中关键的一句是,“综合判断,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监管标准的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万存知局长说的“8家”机构,正是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和上海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经常使用的芝麻信用和腾讯信用有些尴尬了。
毕竟,随着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支持芝麻信用等“企业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在支付宝的消费,享受很多商家提供的便利。打开手机支付宝,可以看到借还、骑行和住宿等众多芝麻精选服务,要想享受这些服务,用户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芝麻信用等级。
在“借还”里,可以通过自己的芝麻信用享受到免押金借充电宝、雨伞和玩具……在“骑行”里,可以看到目前热门的共享单车品牌,如ofo、永安行、小蓝单车、优拜单车、Funbike等,从芝麻信用600到750不等,均可以享受免押金骑单车的方便服务……而“住宿”服务里,小猪、蚂蚁、木鸟等短租平台,也都支持免押金住宿等服务。
而在“蚂蚁借呗”服务里,更让一些借款族动心的是这几句话“最高可借30万”、“最低日利率0.015%”、“到账快、随时还”;同样诱人的服务,也可以在微信钱包的“微粒贷借钱”里看到。而要享受到这些服务,都需要你在相关平台提供的服务中,通过“消费换信用”的方式,获得各平台对你的评价。
而如今,一直享受服务的用户们突然被万存知局长的讲话内容惊醒,原来,这些平台的征信牌照还没与从国家专管部门正式发放……
那么,从2015年开始就沸沸扬扬的征信牌照和征信体系,为何至今没有真正落地,这里面国家层面的考量是什么,“无照驾驶”的民间征信平台是否有隐患存在?
”
万万没想到……
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还要从万存知局长的讲话里寻找答案。而他提出的若干没想到,可以戏称为“万万没想到”。
当天的讲话中,万存知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最近大家都问我一个共同问题,在我们国家,个人征信牌照到底还发不发?怎么发?何时发?” 万存知的回答是,“我觉得这个题目相当敏感,的确很复杂。我做个简单的回答,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征信牌照肯定会发。但怎么发?何时发?我感到有一些情况比较复杂。”
万存知所说的情况复杂,来自于三个没想到:分别是互金整顿的影响、社会公众的要求提高、机构状况离监管差距过大。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
发完通知对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刚起步就碰上互联网金融整顿,互联网金融整顿到现在还没结束。换句话说是互联网金融业态到现在也不稳定,也不定型,在这个领域做征信业务怎么做?是需要研究的。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
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空前高涨,对8家机构要求更高了。
第三个没想到的是
这8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离监管要求差距那么大,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万存知表示,综合判断,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监管标准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先解决这三个问题……
万存知表示,这8家机构没有一家能够拿到正式牌照,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他称之为“共性问题”。
第一个原因就是“信息孤岛”
万存知指出:8家每一家都想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的闭环,这样在客观上就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而且每一家的信息覆盖范围都受到限制,因为信息不广、不全面,这样带来产品的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我们征信是搞信息共享的,现在我们开业准备的情况是不利于信息共享的。
第二个原因是“利益冲突”
万存知强调,这8家平台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
第三个原因是“游戏规则的遵守”
万存知分析,8家平台对于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不太遵守,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的情况下,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的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进行使用,存在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看到这里懂懂笔记也就判断出,牌照落地恐尚需时日了。即便业界曾大力呼吁,是否可以“试错”,是否可以先放后收,有问题再一个个清理。对于类似的声音,万存知肯定也早有耳闻,而且直接做了回答。
“我们不能采取这个策略。”他强调在中国现阶段有很多人想搞征信,国家工商管理局提供的材料,在全国工商登记中带有征信字样的企业有50多万家,其中有三分之一多一点想办个人征信,其他想搞企业征信(想搞个人征信的就有20多万家企业)。“假如我都给他们发牌照,进来后有问题我再收拾,我要发20万张牌照,这最终可能成为笑话。不可能。”
的确如此,我们能看到的是2015年1月之后8家机构陆续获得“预备证”,但是等着排队的却是50家。当年,央行官网公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和拉卡拉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之后,无数企业等待入局,舆论也关注个人征信市场的全面放开,而今两年多过去,牌照落地或许真的遭遇困局。
征信背后的大问题
个人征信关乎数亿国民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与保护,央行不得不谨慎对待。其中,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征信机构对于客户信息的保护也是各方最为关心的焦点。
相关主管机构的担心是:不能放,放了容易出问题。
就以个人信息的“管和放”为例。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比较严重,84%的网民曾经遭受过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广告推销等。
此外,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从2016年4月开始打击侵犯网络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半年时间就查获了290亿条涉案个人信息。
在央行看来,未来征信机构应该是覆盖全社会的,涉及的层面也是多方面的。这里面,面临的问题、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第二个靴子总要落地,归根结底:个人征信牌照何时才能发放?
万存知的答案是,“这取决于央行基础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一些基础工作、研究要做透,措施要做稳妥,还要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协调,需要很大工作量,需要时间。”
在牌照最终落地前,以芝麻信用等为代表的民间征信机构,仍需要等待国家层面对征信体系的顶层设计。普通用户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因为“企标”毕竟要看“国标”的方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