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21日讯,在校园贷发展初期,其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某种程度帮助了学生树立信用、风险观念,并增强了理财能力。所以,在“出事”之前,业内曾乐观估计今年校园贷市场规模可达200亿元,渗透率升至18%。

但是,校园贷在今年上半年情况急转直下,频频爆出“裸贷”、“自杀”等极端事件。校园贷因此被推上风口浪尖,饱受争议。最终引动监管部门出手,要求校园贷款项用途须与学业相关。

显然,校园贷在发展的过程中跑遍了,不单是误导了学生消费观、价值观,还用不合理的催收手段惹火烧身。平台迫于监管、媒体等压力,退出是迟早的事。

实际上,早在互金平台杀入校园贷之前,银行业在2004-2009年间曾大力开拓校园贷市场。但随之而来的高注销率、高沉睡率、高坏账率,令银行铩羽而归,并在银监会发布相关规定后,全面推出了校园消费金融市场。

除了银行试水校园信贷市场,消费金融公司也有参与其中,不过市场份额远低于互金平台,而且针对的群体以应届毕业生为主。显然,在消费金融推进校园贷业务时,方式手段都比较谨慎。

在银行铩羽而归、消费金融公司谨慎应对时,互联网金融却大举进军布局,成为校园信贷市场的主导力量。但浮现的种种问题,制约了整个校园贷市场发展。

首先,高额的费率让校园贷背上了高利贷的质疑。据统计,有超过55%平台的逾期日费率为1%,最高的甚至达3%,普遍高于银行信用卡。

其次,违规催收的手段,直接让校园贷置于危险境地。有些平台对逾期的学生,会采取多种极端手段来催收,如短信轰炸、重复拨号等,严重干扰学生正常生活。

最后,学生过度借贷,平台风控薄弱,网贷漏洞随处可见。对学生来说,会陷入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对平台来说,会用更加极端手段催收,以降低流动性风险。

从银行退出之时,就已经表明,校园贷模式先天不足,既存在信用风险,又面临道德风险。如今,互金平台已咽下苦果,离开是必然之举,校园贷市场或许也将重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