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一)贷款额度调整
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6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20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5000元。并且学生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调整后,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学费补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标准以及基层就业学费补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标准,相应调整为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5000元134。
(二)贷款利率调整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由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60个基点,调整为同期同档次LPR减70个基点。对此前已签订的参考LPR的浮动利率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承办银行可与贷款学生协商,将原合同利率调整为同期同档次LPR减70个基点134。
二、企业贷款政策
(一)宏观审慎政策强化
国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的监管。通过窗口指导、名单管理、压力测试等方式,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的内部风险控制,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2。
(二)降低贷款利率
自2019年以来,国家多次降低贷款利率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通过降低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方式,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此外,国家还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间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2。
(三)优化贷款结构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关注企业贷款结构的优化,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调整贷款投向,提高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促进融资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额度,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2。
(四)加大贷款担保支持力度
为减轻企业贷款的担保压力,国家加大了对担保公司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公司提供更加优质的担保服务。此外,国家还通过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发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债券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2。
(五)推动产融融合
国家积极促进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例如,发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服务2。
三、汽车贷款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汽车以旧换新等细分场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