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贷款余额和还款金额不对的可能原因
(一)房贷相关原因
利息与本金计算混淆
在房贷还款中,每期还款包含本金和利息。正确计算贷款余额应是将已还款的本金相加,再用全部贷款本金减去该数值。但很多人计算时比较简单粗暴,直接用每月还款额乘以已还款期数,再用全部贷款本金减去算出的值,这样会导致算出的贷款余额与实际不符,通常会算出来余额变多,因为把利息也算作本金了。例如房贷100万30年,贷款利率4.2%,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款金额6165.71元,已还贷满1年,按正确计算实际贷款余额为967388.49元;若错误计算,会得出贷款余额为926011.48元,比实际余额少41337.01元,这少的部分就是被误算成本金的利息部分1。
产生其他费用
如果房贷还款不及时,可能会产生其他费用,如逾期还款产生逾期罚息、延期还款收取延期还款手续费等。这些费用会计入还款金额里,如果把这些费用也算进已还金额,会导致算出的贷款余额比实际贷款余额要少,因为这些费用不属于已还的贷款本金1。
(二)网上贷款相关原因
出借方预先扣除利息等情况
如果是出借方预先扣除利息后将余额交付给借款人,应以实际收到的款项作为借款本金。这种情况下,实际还款金额与按照合同约定本金计算出来的还款金额会不一致,因为本金数额发生了变化。例如合同写借款1000元,但预先扣除200元利息,实际到手800元,还款应按800元为基数计算,若按1000元计算就会出现差异2。
出借方未足额交付借款
若不涉及预先扣除利息情况,而是出借方没有按约足额交付借款,就可以要求出借方交付剩余款项,实际计息仍以实际收到借款本金金额为准计算。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约定的还款金额与实际应还款金额不符,因为借款本金数量与合同约定不同2。
(三)其他原因
账户差异问题
例如在一些借贷情况中,APP上显示的账户和实际贷款账户并不是同一个。可以把APP理解为一个平台,就像超市里卖巧克力的货架,贷款是不同品牌的巧克力,征信中心记录的是购买每种品牌巧克力(不同贷款项目)的情况,而APP记录的是在这个货架(平台)上共拿了多少,这会造成显示的贷款金额和还款金额不一致,如借呗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5。
征信更新延迟
还款后,征信可能未及时更新,导致征信报告显示的贷款金额和还款APP金额有差异。例如,征信报告显示的循环贷款额度、账户余额等数据没有及时根据还款情况进行更新,就会出现和还款APP金额不一致的情况5。
合同条款与实际执行差异
合同内容有误或存在争议,例如关于还款金额的条款有歧义、利率调整机制及还款方式约定不明确等,都可能导致贷款余额和还款金额对不上。如果合同上写的还款金额与实际应还金额不一致,首先需要核实合同中关于还款金额的具体条款。若协商不成,可依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合同内容进行解释或确认实际应还款项3。
如果存在欺诈或误导行为,受损害方也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并调整还款金额。另外,若因笔误或计算错误导致不一致,双方可协商更正合同并签署补充协议;若因利率变动导致还款金额变化,需依据合同约定及法律规定调整还款计划3。
二、遇到贷款余额和还款金额不对时的解决办法
仔细核对与自查
对于房贷,要按照正确的本金和利息计算方式核对,明确已还款本金数额,区分利息与本金,避免计算错误。在其他贷款类型中,要检查是否存在出借方预先扣除利息或未足额交付借款的情况,查看借款合同中关于本金、利息、还款方式等条款是否与实际操作一致。
查询官方渠道
如房贷可直接登录贷款行手机银行,找到房贷信息查看余额。对于其他贷款,也应通过官方的、可靠的渠道查询贷款余额、还款记录等信息,确保数据来源准确。
协商解决
如果是因为计算错误、笔误或者是对合同条款理解不同等非恶意的原因导致贷款余额和还款金额不对,可以与贷款方进行协商,对错误内容进行更正,如更正合同并签署补充协议等。
法律途径
若存在欺诈、误导或者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争议的情况,可以依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合同内容进行解释、确认实际应还款项、要求赔偿损失或调整还款金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