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方面原因
(一)成本、收益和风险不对称
在银行看来,中小企业贷款数额不高,但发放程序、经营环节缺一不可。据测算,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是大企业的五倍左右,而风险却高得多。所以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不是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1。
(二)过度强调责任约束,激励机制不足
银行经营强调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其中安全性排在首位。这使得银行不敢轻易对小企业贷款,以免承担过高风险1。
(三)银行审查审批环节复杂
中小企业由于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自有资金、经营风险、有效抵押等的约束,再加上银行审查、审批环节复杂等,导致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1。
(四)信息不对称
信用评估困难 与大企业相比,由于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登记、评估、监督等方面的机制不完善,银行很难了解和掌握其真实信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为避税做虚假报表,银行很难从其报表上的数字评价其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
关系疏远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导致银企关系疏远,这是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1。
(五)银行对抵押品要求苛刻
市场与制度因素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使我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除了土地和房地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这首先归因于我国的资产交易市场不够发达,其次归因于我国信用制度不够完善1。
鉴别定价能力弱 银行缺乏对其他资产如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的鉴别和定价能力,所以更倾向于土地和房地产这类容易评估价值的抵押品1。
(六)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
中国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主要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征来制定,缺乏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以及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不健全,使得银行在对待小企业贷款时缺乏政策引导和激励1。
二、小企业自身原因
(一)经营不稳定,风险大
经营与盈利判断难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其经营状况普遍较差,银行难以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将来的赢利前景做出准确的判断。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水平与贷款条件差距大,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远高于大型企业1。
灵活性带来不确定性 中小型企业具有经营灵活、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优势,但灵活性也意味着不确定性,例如产品和市场的频繁转换,缺乏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主营业务等。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这些灵活性特征将直接导致其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增加。加上资产少、底子薄、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弱,中小型企业有着较高的倒闭率或歇业率1。
(二)征信不良
企业的贷款审批对征信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申请人有良好的征信情况。如果申请人在过去两年内逾期三次以上,或累计逾期六次以上,则贷款被拒的可能性将非常大。另外,金融机构对贷款审批次数也有一定的要求,且各金融机构的要求不完全一致4。
(三)企业盈利能力不足
盈利能力是贷款申请的一项重要考量点,只有具备足够的盈利能力才会拥有相应的偿还能力。倘若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未能占据优势地位,或者欠缺核心竞争力,长期处于亏损情形等,这些情况均会对贷款审批产生影响4。
(四)企业负债过高
负债相对资产规模较高 若企业本身资产负债率高,一旦企业发生亏损就非常容易出现资不抵债的局面。
负债相对收入较高 如果一家企业通过借款来增加投资支出,却无法在短期内带来收入的大规模增长,那么企业的负债收入比会进一步提高,未来有极大的可能会陷入财务困境。
负债相对现金流较高 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内偿还债务能力有限,企业财务弹性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影响货款审批4。
(五)质押物不符合要求
如果小微企业申请进行抵押贷款,除了借款人需要符合特定的贷款要求外,相关的质押物也应符合贷款条件,尤其是银行的抵押贷款。通常来讲,大型银行对于抵押贷款的标准要比其他金融机构严格得多4。
(六)企业注册时间不足
银行对于企业注册成立的时间一般要求是2年以上,甚至需要3年,如果未满足2年注册时间,需要企业资质和经营情况非常良好才可以。一家刚注册成立的企业,基本上是不可能拿到银行贷款的,除非这是某家大企业新设立的子公司,且大企业提供担保才可以4。
(七)行业禁入
申请贷款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是高污染高耗能,一般都很难通过。例如钢铁贸易、造纸、电解钼、平板玻璃、风电、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或房地产、投资、娱乐、高污染、高能耗等限制性行业4。
(八)贷款用途不明
贷款资金的使用需要与贷款类型一致。在申请贷款时,如果个人信息或公司信息出现填写错误的情况,导致银行无法进行核实,那么最终便会遭到拒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