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政策概述

自202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政策,旨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深入落实稳经济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由人民银行等部门实施的。其核心是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延期还本付息的支持,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情况影响时。例如,2022年针对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1。

二、贷款延期的具体操作

(一)合理确定贷款延期及还款安排

适用对象:受特定影响(如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

延期时间:如2022年政策规定,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相关贷款,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并且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生产周期及资金回笼周期等,合理确定延期贷款的到期日及结息方式,避免集中到期1。

计息方式: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

(二)企业申请延期的条件和流程

条件方面

企业性质:需为符合我国相关定义规定的中小微企业,如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依法注册成立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

材料提供:通常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如贷款合同、资金需求证明等。对于微信企业贷款延期,还可能需要提供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相关证明文件23。

延期理由合理:例如由于突发事件(如疫情等)造成的资金紧张等。

流程方面(以微信企业贷款为例)

打开微信,进入支付小程序,选择企业贷款模块。

进入企业贷款页面后,选择申请延期。

填写申请信息,包括贷款金额、还款期限、申请理由等。

提交申请后,由相关金融机构(如微信支付)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企业贷款的还款期限将会被延长3。

三、金融机构相关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金融机构的要求

落实好延期贷款风险分类规定

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及时调整信贷管理系统,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1。

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

完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相关尽职免责规定,增强可操作性,在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对基层信贷人员因办理贷款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免于全部或部分责任1。

及时完善担保制度安排

延期贷款涉及担保的,金融机构要与企业、担保人等协商处理,根据商业原则保持有效担保安排或提供替代安排1。

创新延期贷款产品和服务

根据中小微企业所属行业、交易场景等特点,提供差异化贷款延期方式,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和线上续贷产品,满足企业灵活用款需求。同时,适当下放贷款延期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1。

强化金融科技赋能

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评级及风险控制水平,精准识别优质客户。对于符合延期还本付息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主动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提前对接企业延期需求,并且鼓励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APP)等电子渠道,为借款人提供贷款延期线上办理渠道。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对于缺乏部分材料的贷款延期申请可“容缺办理”,事后补齐1。

(二)保障措施

资金支持方面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执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支持包括延期贷款在内的普惠小微贷款稳步增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继续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严格规范募集资金使用管理1。

监管政策方面

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计划,确保应核尽核。用好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重组转化等处置手段,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效率1。

绩效考核和风险缓释机制方面

各级财政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和参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22年经营绩效时,应充分考虑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影响,给予合理调整和评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有贷款延期需求的企业延长担保期限,继续提供增信支持。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提供风险分担1。

四、政策的宣传与监督

宣传方面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营业网点、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政策宣传解读,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及时公示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及办理时限,提高中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的便利度1。

监督方面

人民银行将会同银保监会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业务情况进行定期监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