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种情况可能存在风险
(一)可能是诈骗手段
以贷款之名行诈骗之实
在很多类似案例中,一些不法分子会冒用银行或正规贷款机构的名义,通过企业微信联系贷款人,要求贷款人提供各种个人信息,如身份证照片、银行卡信息等,还可能要求贷款人先存钱到银行卡作为验证或支付各种前期费用,如“签了合同告诉我让我往银行卡里存一万块钱作为证明,说是存在我的银行卡里截个图发给他他用来验证”,这是典型的诈骗手段。一旦贷款人按照要求操作,资金很可能会被诈骗分子转走,并且后续还可能面临更多的欺诈威胁,比如被威胁支付高额违约金等,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贷款发生1。
与正规贷款流程不符
正规银行或贷款机构通常不会通过这种方式办理贷款。像浦发银行客服表示不会加企业微信办理贷款,也不会让存一万块到银行卡里来验证贷款资格等操作。正规的贷款流程有严格的规定和审核标准,不会在贷款发放前要求贷款人进行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存入验证等操作1。
(二)也可能存在其他风险
信息泄露风险
即使不是诈骗,随意向企业微信上不明确来源的人员提供身份证反正面照片、银行卡信息等,会有极大的信息泄露风险。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会被用于其他非法目的,如冒用身份进行其他借贷、盗刷银行卡等。
遭遇套路贷风险
如果是一些非法的贷款机构,可能会设置各种陷阱,如隐藏高额利息、不合理的还款条款等,让贷款人陷入套路贷的陷阱,后期面临高额的还款压力和各种不合理的催收手段。
二、应对措施
(一)核实信息
联系官方机构
如果对方声称是某银行或正规贷款机构的,可以直接联系该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注意要使用官方网站或官方渠道获取的客服电话,不要使用对方提供的可能存在风险的联系电话),核实是否有这样的贷款业务和办理方式。例如案例中的贷款人向浦发银行官方客服核实后发现问题,就避免了可能的损失1。
查询企业资质
如果对方是某个企业声称可以提供贷款,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查询该企业的资质,看是否为合法正规的贷款企业,是否存在违规经营等情况。
(二)停止操作
不要提供更多信息
在没有核实清楚对方身份和贷款业务的真实性之前,不要继续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如身份证照片、银行卡截图等,也不要按照对方要求进行存钱等操作,以免遭受财产损失或信息泄露。
不要签署合同
如果对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存疑,不要轻易签署合同。即使已经签署了合同,如果发现存在欺诈或不合理的情况,且没有实际收到贷款款项,可以向相关专业人士咨询该合同的有效性。例如在一些诈骗案例中,贷款人没有收到贷款却被威胁要承担违约责任,这种情况下合同可能是无效的,因为贷款人并没有真正获得贷款利益,并且整个贷款过程存在欺诈行为1。
(三)寻求帮助
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如果已经陷入了这种可疑的贷款情况,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遭遇了诈骗等,可以咨询律师等专业法律人士。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合同的有效性、是否遭遇诈骗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建议。
向警方报案
如果怀疑是诈骗行为,可以向当地警方报案。警方可以根据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防止更多的人受到诈骗,同时也有可能追回已经被骗的财物或避免进一步的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