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和措施
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经营稳定性差
企业自身条件不足,规模小,经营能力差,信息收集和市场分析投资成本低。企业经营不稳定意味着企业贷款后偿还能力不确定,使银行更加不愿意贷款,增加了融资难度1。
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
在中国,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因此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使这些中小企业看起来像无根的浮萍。因此,为了确保风险控制最低,银行不敢将贷款借给这些中小企业1。
质押担保资产不足
企业内部资产不足,也缺乏可担保资产。如果自身条件不足,也可以通过抵押物或第三方担保获得资金。但中小企业固资比例较低,可用于抵押的资产相对稀缺。由于抵押担保资产不足,银行一般不愿意向这些中小企业贷款1。
信用等级低
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非常薄弱。他们会以破产的名义逃避监管,虚设债务主体,浪费和依赖所欠的银行债务。过去,公司千方百计获得银行贷款,使银行承担更大的风险。现在银行很害怕,因此相应地降低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1。
政策扶持范围不大
在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上,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如果需要政策,就要大规模实施,目的性太小。可以说上面有政策,下面可能执行不好。很多只是花拳绣腿,没有实际效果。所谓政策,只能说是一点点改变,根本解决不了1。
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其次,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因此,从东部到西部,各家银行担保贷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2。
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多,但大多仍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同期,个体工商户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万人,户均1.96人;注册资本金3,436亿元,户均14,123元。另外,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包括设备的新旧程度、技术状况、自动化程度等。总体上讲,我国国有企业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私有中小企业比国有企业落后,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小企业是用城市企业淘汰下来的设备2。
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由于我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到所需人才。这有从业人员社会观念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主自身素质的因素,不重视人才。同时,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处于市场上的弱势状态2。
产品质量可信度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
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管理上的落后,其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来自中小企业的不在少数。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其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与此同时,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要因。而在我国,信用不足已成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个别中小企业的某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信用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使得众多投资者望中小企业而却步,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资信较好的大企业及国债市场2。
疫情影响和信用记录问题
经过三年的疫情,很多企业的开票会中断,大数据不太好,信用记录不太好,所以造成了企业融资困难。另外一方面是现在的企业贷逾期表现不太好,之前银行放出去的企业贷款一年期到了要回本,回本就要查数据,很多客户去续贷不出来集中逾期,很多银行的企业贷,今年会要求法人在当地名下有房产,所以这是现在企业融资困难的两个重要的问题3。
缓解企业贷款难的措施
提升企业素质
通过提升企业的经营稳定性、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用等级,从而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2。
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
调整银行的信贷政策,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效率2。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融资担保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2。
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打击失信行为,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
制定合理的贷款方案
企业在贷前应制定出合理的贷款方案,考虑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避免因贷款资金过多或过少而影响企业发展4。
提高企业信用
企业应注重维护良好的企业信用,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财务信用和社会信用,以提高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更容易获得贷款4。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