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有贷款能否做担保

一、法律层面

从法律上来说,并没有对担保人是否能够在自身有贷款的情况下做担保进行明确的规定1。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考量因素

偿债能力

虽然有贷款,但如果担保人有足够的收入和资产来证明其具备偿债能力,是有可能被允许做担保的。例如,担保人除了现有贷款的还款支出外,其收入在偿还自身贷款后还有足够的盈余来应对可能的担保债务,银行可能会认可其担保资格。

征信情况

征信记录良好是重要因素。如果担保人的现有贷款一直按时还款,没有逾期等不良记录,那么对其做担保是比较有利的。相反,如果存在征信污点,可能会影响其做担保的资格。

负债情况

担保人的总负债水平会被评估。如果现有的贷款已经使其负债比例较高,银行可能会担心其在债务人违约时无法承担担保责任,从而拒绝其担保请求。例如,一个人的收入有限,而现有贷款的还款压力已经较大,再承担担保责任可能就会超出其承受范围。

三、不同担保情形下的影响

连带责任担保

在连带责任担保中,如果被担保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担保人需要承担全部的偿还责任。所以银行在考虑有贷款的人做这种担保时会更加谨慎,会更深入地评估担保人的综合经济状况,确保其在承担自身贷款还款的同时还能履行担保责任。

一般担保

一般担保下,担保人是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才承担责任。即使如此,银行也会审查担保人的经济能力,有贷款的担保人同样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在必要时履行担保义务。

四、特殊情况

贷款逾期情况

如果担保人所担保的贷款或者其自身的贷款出现了逾期,那么自己的信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将对其做担保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被拒绝担保资格1。

贷款性质和金额

担保人自身贷款的性质(如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和金额大小也会被考虑。如果是金额较大的高风险贷款,可能会影响其做担保的可行性;而如果是金额较小且即将还清的贷款,相对来说影响会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