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商银行跨区域发放贷款现象

网络信贷业务中的跨区域探索

部分农商行通过网络信贷业务进行跨区域尝试。例如在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官方账号生态中有农商行的个贷产品,像常熟农商行的香农贷、上海农商行的鑫E贷等。这些产品扫码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系统自动审批,并且在地域开放方面有试探性动作,有的产品面向全国开放,可通过扫描银行员工二维码异地申请,还支持非本行的借记卡,如工农中建银行的借记卡等1。

实际跨区域放贷的案例

临西农商行存在多起跨区域放贷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案件。如被告沙河市盈庆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为沙河市,累计在临西农商行获得贷款本金550万元;被告河北瑞迪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沙河市,累计在临西农商行获得贷款本金4000万元等,还有与其他注册地址不在临西县的企业发生借款合同纠纷案件2。

衡水农商银行因违规跨地区发放房地产贷款被罚98万元5。

二、农商银行跨区域发放贷款的合规性争议

监管规定限制

根据相关规定,未经批准,城商行和农商行、村镇银行不得跨区域经营,应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这一规定意味着线上线下都有限制,但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如果有本地身份证是否能申请本地网贷等情况存在不同意见。一些专家认为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在地域上应该不同对待,监管规则应随时代调整,既要让网上业务符合监管规则,也要让监管规则适应网上业务发展特点和趋势1。

农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冲动与原因

从农商行自身角度来看,只服务当地经济容易导致信用风险集中,所以很多农商行有跨区域经营的冲动。而且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商业银行以个人信用贷款为抓手,农商行也想通过开展跨区域网贷等业务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应对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尤其在互联网业务方面1。

三、跨区域发放贷款带来的风险

对银行自身的风险

信贷风险累积:如临西农商行跨地域放贷违反监管规定,还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累积,影响资产质量,增加不良贷款率,最终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在贷款“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临西农商行在这方面就出现较大问题,不仅违反规定,也给自身带来巨大风险23。

品牌信誉受损:从长期看,跨区域违规放贷对银行品牌信誉和客户信任度造成损害,影响未来发展潜力3。

关联风险(涉及股东时)

以临西农商行为例,股东质量是银行稳定运营的基石,该行股东资金来源神秘,部分股东出资远超其注册资本,且参保人数为零,可能存在空壳公司或资金违规操作。股东资质存疑不仅涉及合规性问题,还可能引发关联交易风险,导致利益输送,影响银行独立性和公正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