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贷款风险的现状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贷款业务面临着多种风险,主要包括:
转轨行业贷款风险集中:随着市场开放和竞争加剧,传统优势行业竞争力下降,导致大量债券难以落实1。
单户大额贷款风险集中:部分企业违规操作,资金运转困难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1。
改制企业贷款风险集中:企业管理人员处理债务问题时存在问题,导致远期贷款风险变成即期风险1。
基础产业贷款风险集中:交通、农业、通讯等支柱产业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回报周期长,资金周转困难1。
贷款风险的成因
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银行是否愿意为其贷款的重要指标。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过度债务、信用记录不良、违约记录、拖欠信用卡还款等都会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产生不利影响4。
担保物质不够
在贷款过程中,银行一般需要借款人提供担保物来保障贷款的安全。如果借款人提供的担保物价值不足,就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因为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或者违约,银行收回的担保物价值不足以弥补损失,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遭受重大损失4。
贷款利率波动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贷款利率一般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贷款利率的上涨会导致还款压力增大,进而增加借款人的还款风险,贷款利率的下降则会影响银行的经济利益4。
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强化贷前调查评估
商业银行不仅要调查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信状况,还要核查应收账款债务人的资信与实力;不仅要核实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审核应收账款能否转让和质押,还要审视合同价款是否正常与合理,以确保应收账款出质价格未被虚高5。
选择合格的应收账款
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应收账款项下的产品已发出并由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资金实力较强,无不良信用记录;购买方确认应收账款的具体金额并承诺只向销售商在贷款银行的指定专用账户付款;应收账款的到期日早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等5。
合理确定贷款质押率
贷款质押率是指贷款额与质押物价值的比率。应收账款的贷款质押率通常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质量,一般应为60%~80%。同时,确定贷款质押率还要考虑应收账款的集中度,集中度越高,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差、风险越大5。
在贷款合同、质押合同中约定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
需要在贷款合同、质押合同中约定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贷款的安全和金融机构的利益5。
结论
贷款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制度来降低风险并保障借贷双方的利益。通过强化贷前调查评估、选择合格的应收账款、合理确定贷款质押率以及在贷款合同、质押合同中约定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的良好运营和稳定发展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