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保合同效力方面

伪造银行贷款担保人签字,该担保合同效力待定。若没有经过担保人追认,则不对担保人产生法律效力,从民事角度来说,等同于不存在实际的担保人。这是因为签字是担保人表示愿意承担担保责任的重要依据,伪造签字违背了担保人的真实意愿1。

二、可能涉及的犯罪行为

(一)贷款诈骗罪

从贷款人角度

如果贷款人伪造担保人签字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骗取财物,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符合一定情形就涉嫌贷款诈骗罪。例如,贷款人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银行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银行给付的贷款后逃匿等情形,就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将面临相应刑事处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

从银行工作人员角度

若银行职员伪造担保人签字,与其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的,涉嫌合同诈骗罪。这是因为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伪造签字来促成贷款合同的签订,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同样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量刑标准根据诈骗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如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等2。

从债权人(银行)角度

如果债权人(银行)欺诈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目的是非法占有担保人的财产,涉嫌诈骗罪。例如银行通过伪造担保人签字的方式,试图让担保人承担不应承担的债务,以获取担保人的财产利益,这种情况下银行方面可能面临诈骗罪的指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

(二)伪造证据相关犯罪

伪造签名、指纹属于伪造证据行为。根据伪造证据的目的以及情节可以分别追究法律责任。例如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刑事诉讼中,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1。

三、民事责任方面

对担保人而言

由于签字是伪造的,担保人在未追认的情况下,不承担担保责任。因为担保责任的承担基于担保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伪造签字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所以在法律上不应认定担保人有担保义务。

对伪造者而言

如果因为伪造担保人签字的行为给银行或其他相关方造成了经济损失,伪造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例如,若贷款人伪造签字获得贷款后无法偿还,导致银行遭受损失,银行可以要求贷款人承担赔偿责任,包括贷款本金、利息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