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证买房贷款下来后的情况分析
一、潜在法律风险
刑事责任方面
使用假离婚证骗贷买房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制作、使用假证件一旦查实,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果情节较轻,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涉及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刑期可延长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1。例如在一些案例中,当事人为获取购房贷款制作假离婚证,被查出后受到了相应的刑事制裁。
民事责任方面
贷款偿还要求: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发现贷款是通过使用假离婚证欺诈手段获取后,有权要求借款人立即偿还全部贷款本金及利息。这是因为这种欺诈行为破坏了借贷关系的诚信基础,金融机构有权采取措施保护自身权益12。
可能的违约赔偿:借款人还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并且如果因为该欺诈行为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如资金无法按时收回、为追款产生的额外费用等,借款人还可能被要求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行政责任方面
房地产管理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机构在发现此类行为后,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吊销相关证件等。例如,若在购房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证件因为欺诈行为被认定为违规获取,相关部门有权吊销这些证件并给予罚款处罚1。
二、信用受损影响
个人信用评级降低:在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这种行为会对个人的社会信用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一旦被记录在案,个人信用评级会显著降低,这将影响到后续诸多与信用相关的事务。
影响其他生活方面
贷款方面:不仅是购房贷款,其他类型的贷款如个人消费贷款、车贷等,金融机构在审批时发现当事人有使用假离婚证骗贷买房的不良记录,很可能拒绝贷款申请。
就业方面:一些雇主在招聘过程中会查看应聘者的信用记录,不良信用记录可能使应聘者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就业机会。
出国方面:部分国家在签证审批时会考虑申请人的信用状况,信用不良可能导致签证申请被拒签或者受到更严格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