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企业贷款发展思路
一、创新信贷方式
体制与渠道创新
从创新信贷管理体制着手,制定适应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规律的制度,建立符合小企业特点的信贷方式与管理模式。例如,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经有诸多尝试,在延续经营网点等传统渠道的同时,开拓电子银行以及电话银行渠道,积极推动“经营网点、渠道建设、服务平台”的渠建设,逐步形成批量式营销手段,开创在服务平台基础上的新型信贷方式1。
针对小企业特点创新
小企业具有“短、频、小、快”的信贷需求特点,银行可据此制定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业务流程。尝试营销与管理相分离,集中中后台业务进行专业化处理,建立统一标准化操作的业务模式,使送审手续标准化、送审表格格式化、财务报表信息弱化、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贷款发放效率,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1。
二、创新信贷技术
评估决策优化
信贷技术是对授信申请客户资信情况与借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决策或方案。银行应针对小企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评估流程,考虑到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在规模、经营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结果能准确反映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从而合理地决定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额度等重要事项。
流程标准化
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模式操作,这有助于提高信贷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统一操作流程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提高贷款审批的速度,让小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资金支持,满足其资金周转快速的需求。同时,标准化的操作也便于银行内部管理和监督,降低操作风险。
三、提高小企业信贷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
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所以商业银行要注重小企业信贷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具备开拓精神的人才,打造专业团队。例如,建立专业的考评机制,制定受理小企业业务的经营指标,以激励业务人员提升业务水平1。
培训与能力提升
积极开展岗前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风险识别意识和业务推广能力。通过培训,使业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准确评估其还款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推广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产品。另外,还可通过开设网上与电话银行等,开放多渠道、多窗口、多人员受理小企业的金融业务需求,制定统一、标准化的初审模板,提高办理效率与质量1。
四、创新小企业的还款方式
降低设限与客户选择
商业银行可对小企业主动降低贷款设限,将贷款额度设定在较大的范围,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权。因为按照现有的贷款制度,大部分小企业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很多情况下信贷要素难以全部满足审批条件。降低设限可以增加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也体现了银行对小企业的支持态度。
定制还款方式
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市场情况、行业形势以及企业自身效益制定相适应的还款方式。打破传统固定还款模式,尽量采用按月分期还款等方式,这样可以降低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与还款压力1。
五、优化准入条件与风险管理
调整准入条件
目前小企业贷款准入条件较高,例如大多数小企业不能把土地或厂房作为合格抵押物,且经营管理不确定性导致社会对其信用普遍审慎,获得外部担保不易。银行可适当调整准入条件,除传统抵押物外,考虑接受更多形式的担保物,如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或者综合评估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而不是仅仅依赖抵押物和外部担保2。
强化风险管理
银行要强化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一方面,细化贷款风险管理办法、风险评价标准、风险评估等制度和细则,做好贷款风险评审和贷审会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制定贷款发放各环节的考核办法,包括调查、审查、风险预测等,做到项目细化、指标量化,并且以跟踪检查为重点,监督贷后业务管理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完善工作漏洞,提出整改措施。同时,要整体联动,协助信贷、财务等部门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拟定风险控制方案,定期报送风险监测报告,健全贷款风险评价体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