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名词解释(金融学角度)
一、基本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它是经国家批准设立并依法经营的金融机构,是社会经济中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之一1。
二、企业性质
具有企业特征: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需要进行经营管理以实现盈利目标。
特殊的金融企业:但它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这一特殊性体现在其业务围绕货币的存、贷、汇等展开,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如在资金融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是连接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的重要桥梁1。
三、经营目标
安全性:保证资金的安全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要求银行在选择投资项目、发放贷款等业务操作时,要充分评估风险,避免资金遭受损失。
流动性:要保持资产的流动。银行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随时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以及其他到期债务的支付需求。
盈利性:争取最大的盈利,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本质要求。银行通过多种业务活动,如存贷利差、中间业务收入等方式获取利润1。
四、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
资本金:是银行自身的资金来源,为银行的运营提供基础支持。
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例如,个人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益,企业将运营资金存入银行方便结算和资金管理等。
借入款项:如通过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满足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或调节资金头寸1。
(二)资产业务
现金资产: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如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款准备金)、存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等。这些资产保障了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贷款业务:向个人、企业等发放贷款,按照贷款的期限、用途等有不同的分类。例如,个人住房贷款帮助居民实现购房需求,企业经营贷款助力企业扩大生产或进行项目投资等。
(三)中间业务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业务活动。例如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等业务。
支付结算业务: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是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职能的体现。
外汇交易业务:为客户提供外汇买卖、外汇结算等服务,满足客户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外汇需求。
信用卡业务:发行信用卡并为持卡人提供刷卡消费、透支、还款等一系列相关服务等2。
五、信用创造功能
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例如,银行吸收100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银行将90元用于发放贷款,这90元贷款又可能被企业存入银行,银行又可以按照规定继续发放贷款,如此循环,实现货币的创造过程3。